学校正面

banner2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七中快讯 > 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25年清明节假期安全告家长的一封信

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25年清明节假期安全告家长的一封信

2025年04月03日 13:24:07 访问量:24


/ 清明时节雨纷纷

路上行人欲断魂/







 QINGMING 


亲爱的家长朋友:

       你们好!

      春意盎然,草长莺飞。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传统节日——清明节,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平安且充实的假期,现将放假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通知,敬请家长们配合,做好孩子的监护、教育工作。

      根据上级有关通知精神,结合我校实际情况,现将我校2025年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:

      放假时间:2025年4月4日—4月6日(4月3日下午15:50分学生离校),放假3天。

      返校时间:住校生2025年4月6日晚上19:00前(星期日)返校上晚自习,走读生2025年4月7日早上7:20分前(星期一)返校上课。






     为确保学生们度过一个安全有序、文明健康、低碳环保的清明假期,请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做好以下工作:

      一、文明祭扫,严防火灾

    (一)清明假期正值森林火灾高发期,外出祭扫一定要严格遵守森林防火和消防安全规定,不携带火种进山入林,不燃烧纸钱香烛,不在山林间点燃明火、燃放爆竹、乱扔烟头等。

    (二)倡导以献一束花、清扫一次墓碑等无烟祭扫方式寄托哀思,真正做到绿色祭祀、低碳祭祀、文明祭祀、安全祭祀。

    (三)外出踏青注意用火安全,不在林区野炊、烧烤。野炊结束后应将点燃的碳屑等余火彻底熄灭,将周围杂物清理完再离开,以免发生复燃。

   (四)一旦发现山林火灾,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,讲清起火地点,同时做好个人防护,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。

      二、谨防溺水

    (一)天气渐暖,因野外游泳、戏水而引发的溺亡事故也即将进入高发期。为防范意外事件发生,请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始终做到“六不”:不私自下水游泳;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
    (二)孩子外出时,家长要做到“四知道”:知去向、知内容、知同伴、知归时。

    (三)外出游玩参加水上活动,一定要有家长的陪伴,穿戴好救生设备。

    (四)提醒孩子一旦发现有人落水,应及时大声呼救,寻求周围人的帮助,拨打急救电话,切不可贸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组成“人链”救援。

    三、交通安全

    (一)遵守交通法规,安全文明出行。

    (二)经过路口时,遵守交通信号(红灯停、绿灯行),同时注意路面车辆通行情况,确认安全后再通行。

    (三)不随意横穿马路,不翻越交通隔离护栏。

    (四)必须年满12周岁才骑自行车上道路行驶,必须年满 16周岁才让其骑行电动自行车。

    (五)骑行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,没有非机动车道的,靠道路右侧行驶,不逆行、不在机动车间穿行。

    (六)骑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好安全头盔,乘坐机动车系好安全带。

    (七)在上学、放学途中乘坐符合规定的客运车辆,不坐超员车,不坐无牌无证车辆,不乘坐拖拉机、非法摩托车等安全隐患车辆。

    (八)如遇交通事故,迅速拨打110报警。

      四、防范诈骗

    (一)告诉孩子不轻信网络消息、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、不随意进入陌生群、不轻信陌生人说的话、不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、不将验证码、手机支付密码等信息随意告知陌生人,不出售、租借电话卡、银行卡、微信、QQ账号。

    (二)教育孩子与陌生网友交流时,一旦对方提到金钱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、汇款要求,坚决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。

    (三)在受到网友的威胁、恐吓时,应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老师,寻求大人的帮助,必要时报警求助。

      五、春季传染病防控

      合理作息,适当运动,加强个人健康防护。现在是传染病多发季节,请家长引导孩子牢固树立“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”意识,引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,积极锻炼身体,尽量少去人流密集场所,勤洗手,常通风,做好流行性传染病预防工作,确保身体健康。

      六、关注心理健康

    (一)孩子周末在家,请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行为反应,及时聆听和安抚。

    (二)耐心、细心地跟孩子沟通在校发生的让其感到有趣的、自豪的事情,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人际冲突或者情绪困扰问题,帮助孩子塑造积极阳光的心态。

    (三)和孩子一起探讨积极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规划等,引导孩子过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假期生活。

    (四)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,科学规划学习和生活,劳逸结合、张弛有度,积极参加家务劳作,不沉迷电子产品,做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

      如果发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佳,请多关怀和陪伴。如有需要,可告知班主任或者学校心理老师。

      七、防欺凌教育

    (一)教育和塑造孩子正直、善良、与人为善、团结共进的品格,不对他人实施欺凌和暴力,也不能参与和协助他人实施欺凌暴力。如果自己孩子对他人实施了欺凌和暴力行为,请积极配合调查处理,放任也是对孩子的失职。

    (二)教育孩子不能以暴制暴,因为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以暴制暴的方式会招致更严重的后果,会使孩子的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,甚至让孩子成为施暴者。

   (三)如果发现孩子遭遇欺凌事件,切忌斥责孩子,要立即与学校联系反馈情况,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欺凌和暴力事件。如果孩子不愿说出具体情况,不要斥责其懦弱、没用,而是耐心陪伴,鼓励和等待孩子说出实情。

   (四)孩子间的矛盾纠纷和打架事件,不能随意定性为学生欺凌。学生欺凌的认定,需要根据具体情形和程度来进行。不是发生了孩子间的矛盾纠纷和打架,都需要进行是否是欺凌的认定。

      八、防性侵教育

    (一)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,是帮助孩子构建自我保护的第一道屏障。请家长朋友们与孩子一起学习,共同防范。

    (二)单独外出时尽量选择安全路线 ,避免和陌生人搭腔。不要单独前往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场所,如荒僻的地方、复杂的公共场所和相对封闭的空间等。

   (三)避免晚间单独在外活动,尽量联系父母接送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乘坐网约车、出租车时,上车前要将车牌号、行车路线等信息发给家人,途中随时发送自己的位置。

    (四)拒绝他人将自己带去密闭空间单独相处的要求,避免单独与异性在封闭、无人的环境中会面。

    (五)不去酒吧、KTV、网吧、歌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。

    (六)未经父母允许,不接受别人的约请。外出聚会、聚餐时不饮酒,不擅自接受他人的饮料、食物和财物。

    (七)正确使用网络和社交软件,不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结交陌生人,不在网上发布自己和家人的信息、生活轨迹,拒绝网友私下见面。

    (八)不浏览、关注低俗色情内容的账号、群组,不玩含有色情、暴力等元素的网络游戏,不接收他人发来的涉黄信息,不发送自己的隐私照片、视频。

    (九)把握好与他人交往的尺度,学会拒绝与社会人员的非必要交往,避免早恋行为,切勿因一时感情冲动,种下人生苦果。深刻认识早恋影响学习、影响身心健康、影响人际关系的危害,要将精力放在增长知识见识和促进全面发展上。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时要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,不能做出侵害异性的违法违纪行为。

    (十)遭遇他人欲对自己实施性侵害时,要机智应对,首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,记住侵害者的体貌特征,收集保留证据,及时告诉你信任的人或者报警。

      九、毒品预防教育

    (一)要从自己做起,不让毒品进家庭,清醒认识毒品的危害性,自觉遵守国家禁毒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,不断增强法制观念;加强学习拒毒、防毒知识,提高防毒、拒毒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,在家庭中实现“四无”(无吸毒、无贩毒、无种毒、无制毒),牢固构筑起拒绝毒品的家庭防线。

    (二)要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,帮助孩子自觉抵御外界的诱惑,及早发现孩子的不良倾向,及早纠正。要提醒和规劝孩子远离歌舞厅、游戏厅、网吧等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娱乐场所,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,“珍爱生命,远离毒品”,争当“禁毒小卫士”,不让孩子成为毒品的牺牲品。

    (三)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、学习习惯,不接触毒品,不接触吸毒的人,不刻意模仿他人的不良嗜好,不轻信盲从他人的诱惑,时刻保持高度警惕。要树立禁毒人人有责、家家有份的意识,积极帮教吸毒人员,努力营造家庭禁毒的良好氛围。

   (四)社会上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依托咪酯的麻醉作用,将其用作毒品替代品进行销售,让人防不胜防,家长务必提高警惕,警醒孩子远离“上头电子烟”等新型毒品,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好奇而去尝试。

      十、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

      紧急疏散、逃生自救安全

    (一)看标志、记路线、快疏散。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时,要提前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,掌握逃生路线。

    (二)发生突发事件时,人员应保持头脑冷静,明辨安全出口方向,听从工作人员引导,谨记“躲、稳、通、护”四项原则:

     “躲”:当发现大量人群向自己涌来时,尽量躲开;

     “稳”:如果无法躲避,保持稳定,及时扶住可支撑物,防止摔倒;

     “通”:一旦汇入人群,顺着人流方向通行,不要停下,更不要逆行;

     “护”:人群异常拥挤,左手握拳,右手握住左手手腕,护在胸前,形成一定空间来保持呼吸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六盘水市第七中学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5年4月3日









编辑:校安办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
联系地址:六盘水市红桥新区凉都大道东段
黔ICP备2022009053号-1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